9月13日,学校召开中共成都大学委员会常委会七届第149次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全校要全面抓好学习宣传阐释,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奋力推进一流应用型城市大学在“后大运”实现新跨越。一是系统打造立德树人工程。深入实施“大思政培育行动”,依托学校重点平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构建以新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不断丰富“大思政课”精品资源,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持续深化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分层分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整体谋划教学科研人才工作。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激活教学、科研、人才一体化发展,抢抓政策机遇,用好政策资源,统筹推进大团队、大项目、大人才、大设备建设,积极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进一步转变引人用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学院共引共用人才留用机制;统筹学校人才体系建设,探索教师队伍分层分类的评价体系,为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人才打通发展通道,努力营造成长成才、敬业乐业的良好环境。三是均衡推进学科学院发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持续优化学科学院办学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均衡发展,努力缩小不同学科、学院差距,让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师生;要盘活资产,持续推进资产的绩效评价和有偿使用,提升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共享水平;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场景更加生动、师生应用更加主动,优质资源共享更为充分便捷,数据治理更加广泛高效。四是深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持续实施“对外开放提质行动”,不断拓展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生源结构,建立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做强“留学成大”品牌;持续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学术机构等优质资源,拓展多领域多层次联合培养项目,共建高能级实验室及联合科研攻关,积极培育一流国际学者团队,充分发挥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作用,推动友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互动共享。 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委“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强调企业的生存环境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息息相关,全校要主动靠前出招,真心实意协助企业、服务企业。一是紧扣企业实际需求,做好人才培养精准供给。坚持强化企业用人需求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科学谋划重点支撑学科,深度推进与企业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新高地,努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更加高效。二是找准企业痛点,推动科技成果本土转化。充分发挥学校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聚集优势,紧密对接各区市县和产业功能区,广泛联系相关企业,深化校地企协同,共建高水平的环高校创新区;主动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调研企业技术难题,与企业共同发布技术攻关榜单,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协同科研攻关、共建国家级实验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加强政策关联激励,将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环节与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进行合理挂钩,鼓励更多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就近孵化,助力相关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加快转化。三是主动访企拓岗,促进校企合作双向奔赴。提前谋划毕业生就业工作,用好“秋招”窗口,进一步深化“五跑”行动,广泛开展“百企走访”“百创项目”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校企联系,推动共建和巩固就业基地、实习基地,探索实施“校企双聘”制度,推动企业与高校人才的双向流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